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报 | 材料学子在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创建时间:  2021年10月27日 10:24  高珊    浏览次数:


近日,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在本届比赛中,材料学子集思广益,大放异彩,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共有六支队伍斩获奖项,其中王江教授指导的队伍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陈建国副研究员与贾延东副研究员指导的两支队伍荣获二等奖,王林军教授、王武荣教授、贾延东副研究员指导的三支队伍荣获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是上海市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材料类赛事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材料学科类专业赛事。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的材料专业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并且提高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材料及相关专业领域“产、学、研”成果转化。本届大赛主题为“百年伟业,为国铸材”,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自6月15日大赛启动以来,汇集众智,共收到参赛作品300余项,最终有来自19所高校的202项作品入围决赛,内容涵盖石墨烯、新能源材料、智能化制造、生物医药等材料前沿领域。评委团由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通过分组审阅参赛项目书面材料、布展现场评审与质询、集中打分、项目集体答辩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1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61项。

一等奖

静磁场调控激光增材制造高性能钛合金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王江教授和陈超越老师,团队负责人为硕士研究生汪蔚,其余成员为王瑞、殷宇豪、刘明宇、刘伟、聂建文。参赛作品核心是在原有的激光增材制造的基础上,在打印过程中添加无接触外场——静磁场,以调控打印中的冶金过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实现钛合金塑性的较大提高。通过在增材中施加无接触的磁场调控凝固实现较大的创新,团队在围绕外加磁场调控冶金上已有大量成果。

二等奖

铁酸铋基压电陶瓷发电地板性能研究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陈建国副研究员,团队负责人为本科生秦守坤,其余成员为李霈澌、张婷。参赛作品主要研究Mn添加对BF-PT-BT陶瓷的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并得出适量的Mn添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的结论。设计实物压电式发电地板,通过压电悬臂梁的压电效应收集压力产生的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通过LED灯亮度宏观显示材料的压电性能,实验结果获得较大成功。

二等奖

高强度、应变各向异性商用多级纳米结构3D打印高熵合金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贾延东副研究员,团队负责人为博士研究生徐龙,其余成员为马昕迪、王振辉、彭聪。参赛作品通过成分设计以实现多级纳米结构均匀分布的高熵合金材料;通过打印策略设计,可以实现多级结构各向异性分布以期用于多轴应力环境;通过调控热处理工艺,可以自由调控多级纳米结构的形态及分布,从而实现打印态高韧、热处理态高强度结构。研究发现应变各向异性由于多级异质结构和纳米析出颗粒分布均具有方向性,该材料在高温状态下呈现出应变各向异性,这种特性的材料在多轴应力状态工况下具有鲜明力学优势。

三等奖

新型碲锌镉光解水制氢器件的构筑与载流子调控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王林军教授,团队负责人为硕士研究生别佳瑛,其余成员为王世琳、李洪伟和邓嘉豪。参赛作品涉及碲锌镉薄膜的制备方法,首次提供一种CZT薄膜做光电极分解水制氢的方法,设计了采用二氧化钛做保护层的碲锌镉薄膜光电极,使得所制备的碲锌镉薄膜光电极在工作时更加稳定,光解水效率更高;作品还对CZT中进行铟的掺杂,发现其拥有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进一步挖掘了CZT潜在的新颖应用。

三等奖

汽车白车身成形制造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王武荣教授,团队负责人为硕士研究生丁悦婕,其余成员为王柯平、黄啊莉、王一文、李维嘉、梁永昊。参赛作品建立了汽车白车身成形制造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向用户真实再现了汽车白车身成形制造全流程环境,设计了包含安全教育、车身设计实验室、车身拆解实验室、制造评估实验室、冲压生产线、焊装生产线在内的互动虚拟仿真实验内容。作品采用沉浸式、交互式方法,使用户在身临其境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同时,学习有关零件设计-选材-虚拟冲压制造-质量评价-工艺改进-交付等一系列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等奖

一种新型纳米颗粒增强高熵合金复合涂层的制备

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为贾延东副研究员,团队负责人为博士研究生穆永坤,其余成员为季鹏程、耿川、廖洁。参赛作品首次提出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通过增强体的原位合成,低成本高效率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高熵合金复合涂层。等离子喷涂以电弧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喷射粉末在基体上形成涂层。其主要特点包括:射流温度高,几乎能熔化所有材料,喷涂材料范围最广泛;效率高,成本低,喷涂层厚度均匀可调,对基体热影响小(基体温度低于200 ℃);涂层粗糙度低,有利于涂层耐腐蚀;基体对涂层无稀释作用,能保留涂层原有性能;而且该热工艺是“仿形”技术,有利于实现对形状要求严格或复杂零件表面的强化,有很强的工业应用价值。本作品的研究将为最终优化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成分、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奠定科学基础。同时,也为其它类型原位自生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优化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本作品的设计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熵合金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而且为高熵合金的工程化应用开辟途径。





上一条:材料学院党委与宝山区月浦镇党委举行党建联建合作签约仪式

下一条:20年再聚首,电子信息材料系校友活动温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