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国金属协会和上海大学联合开设的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课程--《钢铁科学与技术前言》第六讲开课。本期主题为“向钢铁大国和强国迈进的中国轧钢技术进步”,由现任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金属协会材料深加工分会主任委员、轧钢分会副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唐荻教授主讲。唐荻教授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院长、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荻教授长期从事轧钢工艺技术和钢铁产品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次课程唐荻教授主要从轧钢技术发展的历史概况、改革开放以来轧钢技术进步、现在我国轧钢技术优势分析与成就、钢铁强国的目标、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轧钢的问题探讨以及轧钢发展方向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解。
唐荻教授首先从轧钢技术的创始人达·芬奇(Leonardor da Vinci)讲起,介绍了从1480年意大利人达·芬奇设计出轧机的草图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庞大的军火需求极大推动了轧机发展的历程。然后唐荻教授介绍了中国从晚清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轧机的发展。紧接着唐荻教授用最简介的语言介绍了轧制生产钢材的分类,主要包括:板、管以及型材;板材包括冷轧带(板)、热轧带(板)、中板、宽厚板、中宽带、窄带、精密带等;管包括无缝管、焊管、直缝焊管、螺纹焊管、冷拔管、精密管等;型材包括小型材、大型材、钢轨、H型钢、线材、丝材等。设备支撑一切,唐荻教授通过几种典型的轧机机组来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热轧、冷轧等一些工艺,其中包括热连轧机组、冷连轧机组、全连续冷连轧机组、以及现代化无人车间的热连轧机组。
随后唐荻教授以国内知名钢厂企业为例,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轧钢技术的进步。1978年时,国内除了武钢“新三轧”生产设备可以称得上现代化,其他绝大多数主体装备是大跃进和60年代前期研发的设备,这些轧机的水平只有20世纪初的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装备就是苏联1950年代援建的设备。70年代后国内开始仿制苏联装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设备需求。在1980年代初期,成套轧钢技术装备国产化最率先取得成果,紧接着突破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以及2017年在印尼建设的1780mm不锈钢热轧连轧机成功投产也使我国在现代化热连轧机成套技术装备出口方面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实现了国产化,由于设备国产化,使企业买得起、用得起,才有了我们今天每年10亿吨的钢铁产量。到今天为止,我国22大类钢铁产品有19类自给率超过100%,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我国已具备自主建设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相继建设了鞍钢鲅鱼圈、首钢京唐、山东日照、宝武湛江等多个大型钢铁基地,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
在介绍完国内轧钢的发展后,唐荻教授分析了现在我国轧钢技术的优势与成就。主要分为七点:一,技术人员越来越成为核心力量;二,绝大多数装备可以自给自足;三,我国很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四,从事钢铁技术研究的专家、技术人员队伍世界最多;五,世界最新、最好的冶金生产设备都在中国;六,实验装备是世界上也是最先进、最齐全、最完善的;七,我国钢铁技术服务、研发模式从国外做什么我做什么的模式转变为市场、用户需要什么我做什么。唐荻教授接着通过轧钢方面的获奖情况简单介绍了近十年轧钢技术发展的成就,其中包括世界首条高强度冷轧柔性连退线(宝钢)、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双辊薄带连铸连轧线(宝钢)、世界首条全连续全工序不锈钢冷轧线(太钢)、线材直接等温处理(DIP/DLP)和离线等温处理(青岛钢铁)等。最后唐荻教授结合钢铁强国的目标并通过无头轧制、ESP产线、TRIP钢等简单例子讲述了轧钢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工艺、材料、装备、智能化”。本次课程唐荻教授不仅介绍了轧钢技术的国内国外的发展,更是提出了我国未来轧钢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使在坐的学生、老师以及线上的企业等都受益匪浅。
课程接近尾声,由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院长董瀚院长进行总结,并为唐荻教授颁发荣誉证书、献上鲜花,以感谢唐荻教授的讲解。(撰稿、摄影:姚健)